主页 > 业务培训 > 在线教育
业务培训
联系我们
  • 13384140006(同微信)
  • 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  • service@bxxlhyxh.com
  • 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在线教育 主页 > 业务培训 > 在线教育

反复陷入焦虑,原因只有一个

来源:本站整理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3.08.18        浏览:541 次
最近朋友在找工作,焦虑到头发狂掉。就业形势确实不太好,她上网搜了一圈后,自信彻底被弄没了。这边说“人大硕士工资只有3600”,那边讲“上海就业率历史最低”。越搜“找工作”、“招聘”等信息,APP就越给她推送类似的内容。逐渐的,原有的焦虑被无限放大,也没心思好好准备了,精力都放在了求证“就业情况是不是真的很糟糕”、“大家都在找什么样的工作”上面。浪费时间精力不说,最终也没获得什么有效信息。我目睹了她从有

最近朋友在找工作,焦虑到头发狂掉。

就业形势确实不太好,她上网搜了一圈后,自信彻底被弄没了。

这边说“人大硕士工资只有3600”,那边讲“上海就业率历史最低”。

越搜“找工作”、“招聘”等信息,APP就越给她推送类似的内容。

逐渐的,原有的焦虑被无限放大,也没心思好好准备了,精力都放在了求证“就业情况是不是真的很糟糕”、“大家都在找什么样的工作”上面。

浪费时间精力不说,最终也没获得什么有效信息。

我目睹了她从有点焦虑变得非常焦虑,不由想到:

过度的“审时度势”,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。

过度在乎别人总结的规律、先入为主的糟糕预期,失掉自己的节奏。

真正“聪明”的人,会怎么做呢?


01


有些聪明

是先入为主的骗局


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体验:

遇到困难,找不到办法的时候,认为一定是自己知道得不够多。

向前辈请教、找熟人打听,或者是扒资料搜索,用尽各种办法获取有用的消息。

结果一通操作下来,非但没有更加清醒,反而越来越焦虑。

但这种对信息搜集的狂热,看似非常“聪明”,但若不加以理性判断,很可能掉进先入为主的陷阱。

我有一名来访者,失业在家两年有余,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
他很会搜集资料、整理规律,根据手头的信息得出一个总结式的结论。

比如:

“某行业含金量非常低”;“某专业毕业就失业”;“现在就业形势根本找不到好工作”;“现在女人都不想结婚生孩子”……

他接触这些信息越多,心态变得越消极,对未来也就越没有信心。

待业在家半年,提不起劲找工作。

但其实,每个人的主观体验都不一样,别人的二手经验不一定对你有用。

记得刚毕业那阵子,我曾去参加某公司的面试,同去的还有几位校友。

先面试的人出来后,又紧张又激动,聚在一起议论面试题目。

我那时候恰巧想独自静一静,没去参与讨论,也没多打听。

等我面试出来后,被问到“怎么样,面试官是不是很凶”时,一脸懵。

因为我压根没注意到这一点,全程盯着面试官的鼻子,感觉还挺良好的。

如果我在面试前,听说“面试官很凶”,想必也不会那么泰然自若,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。

这和我们常说的“首因效应”有关:

先入为主带来的印象,最鲜明牢固,决定了我们之后对事件/人的解释。

无论人际关系中,还是与自己的关系中,当对一件事有了初步判断,之后便倾向于听取和发现相似的解释、建议和信息。

就像上面那位失业的来访者,认定“现在大环境很不好”。

他搜索时,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,系统算法便认为他更喜欢这类话题,频繁给他推送。

结果,眼中的世界真的成了他认为的样子。

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就会看不清世界真正的运转规律。

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看似“聪明”的人都因为先入为主吃了亏:

焦虑自己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工作,上网一搜,所有人都很焦虑,果然现在不好找工作。

想着自己可能找不到更好的人,搜索半天,发现大家果然都很现实物质,自己果然很差。

但其实呢?这世界非常广阔,你看到的只是你愿意看到的。

然而,你很难接触到这些信息。

因为“先入为主”,即使看到这些信息,你也不会特别在意。

如果你正有这样的观念,请记住:

你眼中的捷径,可能只是滤镜;

你认为的“有效信息”,很可能只是别人的投射。

想要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,首先要走出信息茧房,带着自己的判断理性看待这些内容。

如此一来,狭隘的视角就会被拉扯开,焦虑的“障眼法”散去,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更加广阔、包容、多元。

当一个人的视野变了,生活与命运自然会随之改变。

02


培养

观察性自我

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:

能够理性观察自己外在表现的人,很少盲从。

心理学研究发现,拥有“观察性自我”的人,不会过度遵从外部信息。

它指的是:

我们在做自己的同时,还能抽出一些关注,观察自己如何做自己。

这就像一只悬浮在自我之外的眼睛,观察着自己的行为和情绪,以第三者的视角。

就像你知道,自己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,被焦虑的情绪笼罩,但事实并非你感受到的那么糟糕。

对自己不合理的情绪有所觉察,就不太会嵌入进去。

观察性自我,是个体清醒地认识自己、看到他人的最好方式。

前面那位来访者,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积极自救,他在感到焦虑时,会朗读一些自助的文字,用他人的言语来试图让自己清醒。

通过读出来的方式,他听到、也感受到了别人的话。

这让他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,思考某件事在别人看来,其实是怎样的。

每个人能看到的,都只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。

想要看见思维模式的运作全貌,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观察性自我。

ACT (接纳与承诺疗法)认为,观察性自我是黑板,本身没有对错好坏。

我们的各种情绪感受和认知行为,就像各色粉笔在黑板上涂抹,不断产生图案,但不会伤害和改变黑板。

如果我的所作所为,都被画在了黑板上,站在黑板前看着这一幕幕的人,会有什么想法?

这种想象练习,被称为“旁观者视角”,想象自己是局外的旁观者,客观中立地观察着第一人称下的自己。

如同美术馆中的某个观众,冷静地欣赏着饱含画家情绪的作品,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:

这个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,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,为什么要用如此夸张地笔触?

他在哪里着墨最多,而这些着墨是否有必要?

这幅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,又有哪些可取之处?

当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的“旁观者”,也就拥有了一双能看清生活全景的眼睛。

03


学会

控制二分法


如果你对海量信息感到迷茫恐惧,“控制二分法”能够帮到你。

它是指:

将身边的人和事分为两种,一种可以控制,一种不能控制。

比如,你要找一份工作,对方什么时候会回复你、对你有什么态度,是你无法控制的;

但你可以控制自己,通过谈判技巧提高被看到的可能性;

可以选择去什么行业、什么公司。

完全不能控制的部分,最让我们不安、恐惧、烦恼。

而这些部分,其实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决定的。

外部因素,就是实际上发生的事情;

内部因素,则是我们的主观意识。

想要缓解对不可控部分不安,我们得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可控的部分。

比如,现在很多人都在说“三次阳”来了,这些信息让人焦虑,因为我们没法左右抗体失效的时间。

但我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,做好外出防疫的准备工作。

这一小小的改变,能够减少无谓的担惊受怕,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可控的事情上。

不可否认,大环境真的非常难,所有人都承受着压力。

但我们可以选择,不因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内耗,专注自己能做的。

看似不够精明,实则坚守自己。

就像作家弗兰克.施茨廷说的:

“只要你下定决心时毫无所惧,就是做了正确的决定。”

我们对“聪明”的自查,往往是在坚守自己后才有所体会。

回头看,每次都前进一步,也许会焦虑、迷茫,可总体上是往前走的。

表面上,这或许不是“聪明”的活法;

实际上,这才是真正能让我们越活越好的方法。

哪怕很多人都说“往左边走才是对的”,你也要选择走右边。

因为,那才是你真正想走的人生道路。


编辑:董浩

审核:袁明忠

客服: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手机:13384140006(同微信)
地址: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辽ICP备20006916号-1    技术支持:逐日科技   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我们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