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业务培训 > 在线教育
业务培训
联系我们
  • 13384140006(同微信)
  • 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  • service@bxxlhyxh.com
  • 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在线教育 主页 > 业务培训 > 在线教育

知名心理专家: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何而来?

来源:本站整理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.02.10        浏览:576 次
那么,家庭教育该如何应对呢?陈默手头已经积累了近万人次个案咨询记录,她说,2000年以后,来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。谈起孩子的教育来,陈默老师的观点十分犀利。为了尽量保留她的生动言辞,文章篇幅较长。但大家耐心细读之后,必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获得一些启发,也许不能保证你教出一个所谓“成功”的孩子,但至少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。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,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?190年代,问题在“外部

那么,家庭教育该如何应对呢?




陈默手头已经积累了近万人次个案咨询记录,她说,2000年以后,来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。

谈起孩子的教育来,陈默老师的观点十分犀利。为了尽量保留她的生动言辞,文章篇幅较长。但大家耐心细读之后,必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获得一些启发,也许不能保证你教出一个所谓“成功”的孩子,但至少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。



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,

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?


1

90年代,问题在“外部”


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比较常见的,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。

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:一个读初中的女生,经常在学校里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,班主任觉得有问题就过来咨询。后来了解到,这个女孩从小没有母亲,爸爸后来又给她找了一个后母,后母生了儿子后,女孩的生存环境就更艰苦了。

他们家住房本来就非常挤,有了弟弟后,女孩子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了,做作业只能搬个凳子在门口做,房间里的小弟弟又经常吵闹不休。所以这个女孩的愤怒是有原因的,让她愤怒的就是这个环境。没有亲生母亲,也没有让她安心的环境。


找到症结之后,就对他们全家进行治疗。那个时候,大家还是很尊重老师的,孩子的爸爸和后母也非常配合,对女孩多加重视,做功课的话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做。后来女孩子长大后做了一名护士,能够自食其力,家人和老师都相当满意。

90年代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,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,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。



2

2000年后,问题在“内心”


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,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。

现在的家长,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,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,对孩子寄予厚望,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,承受很大的压力,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、学业焦虑

而另一方面,现在孩子少了,很多还是独生子女,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,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。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,所思考的问题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:“人为什么要活着?”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,抑郁了,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。


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,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。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,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,整天看小说,看手机。

还有抑郁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,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、文胸躺在床上,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。

焦虑不堪的不仅仅是孩子,大人也焦虑。以前来咨询的孩子年龄最小也就是幼儿园大班,而现在连婴儿都来了。家长看到2岁的婴儿打人就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,也来咨询,这说明家长是有多焦虑呀。



3

独生子女,独特的一代


现今孩子的心理特点,绕不开独生子女问题。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是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,集全家的财力和情感于一身:

他们见多识广,所以智商高;他们不缺爱也不缺物质,所以善良、富有同情心。他们从小受到尊重,所以讲求平等和话语权。


可以说,独生子女政策提高了国民素质。




然而独生子女,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,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。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,谁对自己好,他就要报恩。

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。

我们50后这批人,信奉好死不如赖活,我们就像是一根草,哪怕被人踩在脚下,脚拿开了之后还能继续生长。

但是90后不一样,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尊重,他的要求不一样。他们情愿不活,也不能委屈自己的尊严。

有些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,把孩子送到严格军事化管理的戒瘾学校。结果孩子出来之后,从此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的有之,割脉自杀的有之,得精神病的也有之。

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冤枉,以前70后都是这样管理的也都没出什么问题,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。他不明白,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。


 

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,

需要怎样的家庭?


所有的孩子问题,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。


家庭是健康的,孩子就是健康的。孩子出问题了,其实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,如果不改善这个系统,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的。

1

好的家庭的共性


幸福的家庭有一点是一样的——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控制欲很强的。夫妻两个人都比较成熟。成熟跟学历、收入、社会地位无关,农民也可以很成熟。

成熟的主要体现是没有很强的控制欲,做事情比较独立,家庭里面各个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,有困难的时候就互相帮助。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心,但是又不是彼此控制,这样的家庭就比较健康。



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在家里,其他人就会有压力,慢慢就会出现问题。

比如孩子做作业的问题,家长去控制的话,孩子就学不会独立做作业。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大人不要去搅和在一起。如果搅在一起,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不做作业的,拖拖拉拉搞这搞那。

2

不好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


家庭结构的问题。

一种是单亲家庭。不是说单亲的孩子就会成长不好。但是单亲的孩子家长往往容易否定另一方,攻击诋毁另一方,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。



另一种就是老人过度参与孩子管教。

四个大人管一个孩子,老人完全参与管教出来的孩子,个性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。比如幼稚,不听人讲话,很容易发火。

因为他被高度聚焦了,被高度聚焦的人很容易发火。不能摆脱自我中心的阶段,表现出来就是幼稚,不能换位思考。

健康的家庭结构,老人应该是可分可合的,隔代教育中老人的定位就是一个帮手,孩子的父母才是拿主意的人。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了,老人就应该退出,星期六星期天也退出,交给孩子父母。



夫妻关系的问题。

夫妻关系不和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夫妻两个常年冷战,就是不离婚,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有问题。

亲子关系问题

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隐蔽的问题就是亲子关系。亲子之间,有的时候不是爱的问题,简直就是仇恨的问题,但是却用爱的形式表现出来。



3

家庭的灵魂是母亲


不是有个大别墅就可以称为“家”,破房子里有个妈才成其为“家”。一个母亲会影响三代。我做临床咨询多年的经验发现,所有的问题根子大多在母亲这里。

抓住母亲这个牛鼻子,就一抓一个准。

因为在一般的家庭中,母亲只要没什么大问题,就会成为家庭的核心。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女人是有优越性的。

因为男人的大脑更擅长逻辑思维,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。因此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管理上,女人更有优势。

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这样,母亲的地位很高,像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。母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主力。

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是最特殊的,虽然孩子出生剪断了脐带,但他们的潜意识是完全连通的。



所有的孩子都会为母亲牺牲。我们有个误区,以为是母亲为孩子牺牲,其实孩子也会为母亲牺牲。

如果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,整天骂骂咧咧情绪不好,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过得不快乐、很痛苦,他马上就会把这种情绪背在身上,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生活得不幸福。

每个人人格中的超我部分是家庭教育给的。比如妈妈教育孩子茶杯必须放在桌上,如果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就会责骂,那么孩子就只能把茶杯放桌上——这个是顺从,顺从了母亲的意志。

顺从就会逐渐发展成认同。比如孩子上小学后请同学到家里玩,同学把茶杯放在地板上,孩子会叫同学把茶杯拿起来,不要放在地板上——这个就是认同。

等到孩子长大了,妈妈老年痴呆了,把茶杯放在地上,他就会让老娘把茶杯拿起来放好——这就完全内化了。所以,人格中的超我部分,实际上是家长给的。家长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念,孩子慢慢也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和观念,变成人格的一部分。



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,

需要怎样的学校?


1

好学校标准之一——提供社交环境


以前的孩子兄弟姐妹多,生活环境也比较自由,随时可以到大院子里找到小伙伴疯玩。通过这种没有大人监管的群体性游戏,孩子可以遗忘压力、发展人格,也教会了他们遵守规则,是孩子进入社会的预演。

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变了,也不容易找到同伴。那么幼儿园和小学作为孩子聚集的地方,应该提供孩子们自由交往的环境。

我经常跟幼儿园园长做讲座时说,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不教育,只要保证孩子安全就可以了。让孩子们自己交往自己玩,不要去教什么拼音、十以内加减法。知识哪里不能学?如果一个人在11岁以前没有好好疯过、玩过,长大就会很作,等老了临死了还会很作。儿童时代要让他有快乐的记忆。

2

好学校标准之二——不是竞争比赛的场所


让孩子从小就参与高度竞争,是对人性的摧残。我最反感的就是老师灌输第一名的观念,第一名什么都是好的,老师对他们总是笑眯眯的,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。让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构建起一种错误的认知,认为学校是去跟人家比赛的地方。

去学校是为了证明自己优秀,把学校当成一个竞争场所。孩子小的时候是很脆弱的,在高度受压的环境里,甚至心脏都会受影响。

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好,但是一旦有一个触发的因素,他就没有能量来抵抗。从小的高度竞争让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在儿童时代就全部消耗完了。



3

好学校标准之三——评价以过程为导向


学校里不该给孩子做太多确定性的评价。现在很多孩子做事所有的动力源,都是为了取得他人的评价。

如果得不到欣赏性的评价,他就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。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逃避困难的问题,就是对孩子的评价太多造成的。

因为这种评价不是以过程为导向,是以目的为导向。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很多孩子惧怕重大的考试或比赛的情况,平时学得挺好,一到重大考试就不行。学校是一个训练你思维水平的地方,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地方。



4

好学校标准之四——老师要会跟孩子沟通


很多时候不是应试教育、素质教育的问题,而是老师讲话方式、教育方法的问题。

比如有个同学漏做十道数学题,老师可以这样说:“数学是需要严谨的思维的喔,今天你把这十道数学题漏掉了没做,你明天做的时候要严谨一些噢,老师觉得你明天肯定不会漏了,对吧?来,我们拉个勾”,也可以这样说:“你怎么回事啊,你在数学上从来不用心”。

小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敞开的,用前者的方式对于后续的教育就很有利,用后者就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排斥。

老师觉察力低,跟孩子沟通技巧差,跟家长沟通能力差,没事情也会处理出事情来。



不同年龄的教养秘诀


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,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:

1

0到3岁,每时每刻关注他


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,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,一生都会有缺憾。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,如果妈妈是上班族,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,高跟皮鞋就不要穿了,应酬也别出去了,妈妈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。

因为孩子0到3岁的时候,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,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,他也不会嫌多。



2

3到6岁,诚心诚意陪伴他


做到诚心诚意很重要。这个时候爸爸很关键,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。

因为3到6岁时,孩子的探索欲望开始形成,如果有父亲这个老山羊在,孩子就不会怕了,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加强。反之,他就会胆怯懦弱退缩,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受到抑制。

3

6到12岁,真真切切喜欢他


6到12岁的儿童期,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的喜欢他。因为儿童进了学校以后,老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评价,经常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一些负面的打击,或者觉得不如别人。

这时候就需要从家长眼里看到,你们不会讨厌他,不会不爱他,给他一个可靠的保证。但是儿童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招人烦,讲话颠三倒四,脾气也大,家长经常会不耐烦,但是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他,特别是他犯了错误后,要能站在他的情绪里理解他。



4

12岁以后,实实在在相信他


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。如果你不相信他,那么他的行为会是很糟糕的,他永远也长不大。你只能相信他。

一开始从相信他10%,再到25%,再到相信50%,最后完全相信他,那样才能像个人。一次次的相信到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。

如果做到这几句话,就是真正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,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


编辑:董浩

客服: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手机:13384140006(同微信)
地址: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辽ICP备20006916号-1    技术支持:逐日科技   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我们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