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资讯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  • 13384140006(同微信)
  • 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  • service@bxxlhyxh.com
  • 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新闻资讯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资讯

“双减”正式入法!家长怎样做好家庭教育?

来源:本站整理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.03.04        浏览:545 次
“双减”正式入法!家长怎样做好家庭教育?“双减”实施,“5+2”落地,家长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,当“甩手掌柜”了呢?很显然,不是的,也是不能的。孩子的成长,并不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,必须形成“家校共育”、“家校同责”的良好氛围。那么,在“双减”下,家长应该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呢?01“双减”,不减父母的担当俗话说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。当外在教育资源变得有限的时候,一个孩

“双减”正式入法!

家长怎样做好家庭教育?




“双减”实施,“5+2”落地,家长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,当“甩手掌柜”了呢?


很显然,不是的,也是不能的。孩子的成长,并不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,必须形成“家校共育”、“家校同责”的良好氛围。


那么,在“双减”下,家长应该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呢?




01



“双减”,不减父母的担当


俗话说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。


当外在教育资源变得有限的时候,一个孩子的成长,几乎就取决于父母的教育。


“双减”之后,家庭教育要及时“补位”。


➢父母的认知要提高


双减,减的是孩子的压力与负担,不减父母的责任。


双减以后,孩子之间会拉开更大差距,未来教育也会为社会分层。


家长真的要成长起来,跟上时代的步伐,顿悟双减的本质,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。


➢父母的教育要全面


教育,不能光靠老师,家庭教育也很重要。


双减以后,父母不能再唯分数论,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,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、自由思想、创新意识等等。


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,促进孩子全面发展,家庭教育任重道远。




02



“双减”,不减习惯的培养


教育回归学校后,孩子拼的就是在学校怎么学,在家怎么学。


这一种能力就是学习习惯,它不是与生俱来的,也不能指望老师的灌输。


习惯的养成,最重要还是来自于家庭、来自于父母、来自于言传身教的力量。


➢孩子优秀与否取决于习惯


陶行知说过:“凡人生之态度、习惯、倾向,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。”


古往今来,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,是由他们的好习惯所成就;失败人士之所以失败,是由他们的坏习惯所导致。


一个自律、爱学习、勤于反思、积极进取的孩子,他的未来不会差。


➢家庭教育重点是培养习惯


小学阶段,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、自觉学习、专注做事、学会坚持、做事有计划、学习有方法、注重时间观念等习惯。


从小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,是家长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。




03



“双减”,不减陪伴的质量


陪伴是最好的教育,也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。


优秀的孩子都是“陪”出来的,幸福的孩子都是“伴”出来的。


父母的爱心、细心、耐心、精心陪伴,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籍。


过去,家长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辅导班,是写作业。


现在“双减”之后,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,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。


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;陪孩子劳动;陪孩子看电影;陪孩子逛书店;陪孩子参观博物馆;陪孩子走进大自然......


这些陪伴,虽然不能帮助孩子直接获取分数,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,愉悦孩子的身心,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快乐的时光和幸福的童年。


教育孩子的差距不在于寒门与豪门之分,而在于父母是否把教育孩子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事业。




04



双减”,不减家校的配合


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

“两个教育者——学校和家庭,不仅要一致行动,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。


而且要志同道合,抱着一致的信念,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,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、过程上,还是手段上,都不要发生分歧。”


教育孩子,老师离不开家长,家长也离不开老师。


“双减”之下,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,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。


➢请善待对孩子严格的老师


亲其师信其道,请理解与善待每一位老师,尤其是对孩子严格的老师。


他们顶着风险去管教,不辞劳苦地鞭策,付出的时间与心血难以估量,值得我们的理解与尊重。


➢请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


关注孩子的学习,积极参加家长会,主动与教师沟通,支持学校的工作。


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,又可以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机会,给孩子更好的教育。


家长在享受“双减”的“红利”的同时,更应该尽量读懂学校老师的不容易,理解老师的艰辛,对老师的工作尽可能地给予支持。


➢请担负起家校共育的责任


教育孩子,从来都是社会、学校和家庭的三位一体。


老师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,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,真正做到家校共育,受益的就是孩子。


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,不是智商,也不是补课,而是接受不一样的家庭教育,受到不一样的父母影响。


编辑:董浩

客服:024-43625199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bxxlhyxh.com/
手机:13384140006(同微信)
地址:辽宁省本溪明山区水塔路11栋6号
辽ICP备20006916号-1    技术支持:逐日科技   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我们
返回顶部